"
第四十六章,建設基地
組裝完基地外殼隻是最基本的要求,各種係統的安裝和調試才是後續最主要的工作!
和飛船一樣,整個基地最主要的是一個中央智能控製係統,再有就是與之相互配合的動力係統、空氣循環係統和水循環係統等等係統。
這些係統,在飛船上的時候楊子江就已經建造完成,隻需要拉到組裝好外殼的基地內就能投入安裝使用。
當然,把係統和設備拉進基地非常容易,隨便幾輛基地上建造的卡車就能成功完成任務。
關鍵是如何完成好基地內這些係統的安裝和調試。
首先是動力係統——楊子江額外建造了兩台和飛船上一樣的核動力發動機,這些核動力發動機經過楊子江的升級改造,早已脫離了對於製冷措施的依賴,可以獨立的工作和運行。
而光是這兩台核動力係統,不僅能夠供應現在基地內部的能源使用,甚至是將來整個平原全部建成基地,這兩台核動力係統提供的能量也綽綽有餘!
為了將來繼續擴大整個平原地區的基地建設規模,楊子江將之單獨安排在了基地外東北部緊靠山腳的一角,並用飛船同款的不透明金屬光澤外殼材料進行了覆蓋保護。
核動力發動機房和基地內部中間建立了長達數百公裡的連接走廊,設置了兩道門禁,這裡將是未來基地的動力核心。
整個基地,除了楊子江等核心十人組外,其他任何人都沒有權限對發動機機房進行探視和維護。
其次是空氣分解循環係統,火星監控衛星對火星南極冰蓋進行探測,在發現大量水冰的同時也發現了大量的乾冰,這些乾冰就是二氧化碳在極低溫度下固化的狀態。
楊子江在派遣基地“高達”駕駛“超大型貨車”去采集水冰的過程中,這些二氧化碳固化而成的乾冰也被一起采集了回來。
而通過空氣分解循環係統的操作,這些二氧化碳被分解成了大量的碳和氧氣,碳將被留下作為基地生產的化工原料,而氧氣則被留存在基地內,作為空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人類呼吸的空氣中不僅僅隻有氧氣,氧氣在空氣占有的比重甚至隻有百分之二十一。
還有大量的氮氣以及其他氣體,也是人類呼吸所必須的氣體。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要知道火星上為什麼充滿紅褐色,那是因為大量的氧化物存在的原因,所以楊子江先對基地內的地表進行了改造,參照飛船內的空氣成分,利用念力空間對基地內氧化物土地進行改造,直接變成了適合人類呼吸的空氣成分。
至此,空氣分解循環係統也正式開始運轉,基地內的空氣成分已經具備了人類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條件。
要不是考慮到基地內的溫度還沒有提升到適合人類生存的程度,楊子江早就安排誌願者們向基地內遷徙了!…
空氣分解循環係統開始正常運行後,緊接著的就是基地內的水循環係統,這是一個需要遍布基地內部各個角落的係統工程。
好在有稍小一點的10米“高達”在基地內辛勤的工作,終於在五天內按照楊子江提供的設計圖紙完成了水循環係統的布置工作。
而就在基地水循環係統部署完畢後,基地內的溫度因為基地透明外殼吸收光熱的特性,已經從零下一百三十多度,提升到了零上2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