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2 / 2)

姬發答應了下來,不過猶豫了一下,說道:“父侯,其實我覺得就算我們收留了黃飛虎一家,並且任命他為官,殷商也不會派兵來攻我西岐!頂多就和父侯你之前擅自出兵征討崇北伯侯崇侯虎一樣,發一份問罪文書過來罷了。”

姬昌咳了幾聲,看著姬發,說道:“就算是問罪文書,那麼等文書過來,你讓我怎麼回答呢?像之前一樣,認罪嗎?若是再被殷商廣發天下,這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你想過對我的名聲有什麼影響嗎?再者,你又是如何見得殷商不會派人來攻打我們?”

姬發先是就姬昌的第一個問題,向他賠罪,承認自己思慮不周,然後開口解釋後一個問題:“首先,殷商若是要討伐我們,除了聞仲聞太師和黃飛虎之外,再沒有其它人選。不是沒有其它武將,隻是他們就算領兵征討我們西岐,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而聞仲現在領兵平叛在外,黃飛虎又投了我們,殷商那邊沒有合適的領兵人選。”

“其二,不說這些年來殷商大王耗費多少錢糧在享樂上,單說這些年來,殷商一直都在和對外作戰,大軍疲敝、急需休整,此時對我西岐用兵,耗費的錢糧和調派的兵士恐怕支撐不起。”

“其三,目前殷商朝堂之中,並非是鐵板一塊。朝堂上有很多大臣和父侯你交好,關係莫逆,對我西岐的態度比較和善。再加上,我西岐為殷商鎮守西陲數百年之久,功勳卓著。西邊這大大小小諸侯國,除了犬戎之外,幾乎全部以我西岐馬首是瞻,殷商不會看不到我西岐在西陲諸侯國之中的威望。因此就算紂王有心,以費仲等少數幾人支持,但是這事如果放到朝堂上商討,最後也未必會通過,我估計,大多數人還是不讚成對我西岐用兵的。”

“其四,紂王昏庸,如果隻顧享樂,對他來說,寧願是少一事,也不願意多一事,所以隻要我們西岐不舉起反旗,他不會輕易與我西岐交惡!”

“其六,我西岐與西邊各諸侯國、外族打了數百年的戰爭,戰士驍勇、良將眾多,雖然我兵士的數量不比殷商,但是戰鬥能力卻並不比商國差,甚至還可能由於我西岐戰陣熟稔的原因要比殷商的軍隊的戰鬥力還要強上一線。這一點,雖然殷商不知道,但是之前,父侯你討伐北伯侯崇侯虎的時候,我西岐軍隊戰力強悍這一點以有所體現。殷商那邊的有識之士不會不考慮這一點,而盲目對我周國用兵。”

“其七,就算是殷商能夠對我西岐用兵,將我西岐覆滅。但是因為雙方戰力的問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屆時,沒了我西岐,殷商就需要考慮西陲之地,若是沒有我西岐鎮守的話會是個什麼樣的局麵。若是屆時外族攻擊殷商,剛剛經曆完一場大戰的殷商,能夠應付得來嗎?恐怕那個時候,殷商不久之後便會步我西岐後塵,崩潰消散了。”

一連列舉出七條殷商不會對西岐用兵的理由之後,姬發向姬昌行禮,說道:“以上是姬發的一點淺見,不知道對還是不對,還望父候予以點評!”

姬昌沒有立即表態,而是拿一種非常讚賞的目光看著姬發,非常欣慰地看著姬發,點頭讚道:“吾兒長大了,所言不錯,說得很有道理,想得很全麵。”

“殷商確實不會對我西岐動手。不過,我西岐與殷商之間,未來必定會有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但是絕不是現在,所以回頭我口述,你執筆,幫我給朝廷寫一封信,向大王解釋一下,以在表麵上消除大王對我西岐的戒心。並且還要送上一些奇珍異寶來作為我西岐向大王進獻的禮物。”

姬發聽了,立刻躬身領命道:“父侯放心。我一定會儘心儘力辦妥的。絕對不會讓大王挑父侯你的毛病。”

姬昌頓了一下,又喝了幾口藥湯,說道:“你監國的這段時日,我西岐各官員職位和職責,你可全都知曉了?”

雖然伯邑考死了之後,作為嫡次子的姬發按道理來說,等姬昌死了之後,將會繼承西伯侯之位,但是事情沒有到最後,這事說不準。目前姬發和其他兄弟一起監國,並沒有因為他繼承人的緣故,而比其他兄弟地位上高一截,或者承擔更多的事務,因此此時麵對姬昌的考校,姬發態度恭敬的忙答道:“是,姬發已經全部知曉了。南宮適將軍主軍、散宜生大夫主持內政、閎夭上卿主持國間往來。其餘官員全都在這三位大臣屬下各司其職。”

王筀鵀注意到,姬發的話中並沒有提到現任西岐丞相薑子牙。她覺得有些意外,不應該呀,不管怎麼說,作為朝堂品級和地位的第一人,都不該把薑子牙給略過去呀,這是為什麼?帶著這個疑問,她凝神細聽起來。

“嗯。做的不錯。正是如此!”姬昌沒有吝惜稱讚,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麼如何進行國事運行,你可知曉?”

“孩兒試言,還請父侯指正!”姬發知道姬昌現在不僅僅是考校,還是在傳授自己治國理政的方法,於是在稍作思考之後,便大膽出言,說道:“孩兒以為,為人主者,必先懂得識人斷事。其中,識人需得既識人又識己。識己者,知道自身的缺點與優點,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來補全自己的缺點,也可以知道自己適合做哪些事情、不適合做哪些事情。如此一來,為人主者便能與臣工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各司其職、互相配合。識人者,可知人才的優點、缺點,揚其長、避其短,將人才安排在適合其發揮才能的地方,同時以規矩或者其他人將其缺點避開。”

“斷事者,則是指須知事物演變之規則,明事理、曉天機,懂得審時度勢、確定各項事物發展的方向以及需要達成的目的,也要懂得將諸事合理分派、形成合力來推進各項事物的發展。同時,斷事者須知物極必反之理、事物收發之道,明了凡事必須要做到不偏不倚,公正無欺。不急功近利、不言出不行、不言行不一!唯有識人斷事,方能選賢任能、集舉國之力於一體,方能不虛耗國力、不損傷民心,真正為國出力。”姬發胸有成竹的,把自己的治國理念向姬昌道來。

“說的不錯,此乃為主之道。”姬昌點了點頭,表示讚同,然後又問道:“那麼如何治政?”

姬發低頭沉吟了一會兒,字斟字琢的答道:“世間凡事皆有其規則在內,這也就是說皆有其成事的基礎。那麼隻要按其規則,做好基礎便好,順理行政便可。治政需用天道、損有餘而不不足。治政行事皆需依道而行之。”

姬昌看向姬發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滿意之色,不過因為光線的問題,站在一側的王筀鵀將這份滿意之色看得清清楚楚,而對麵的姬發卻無法看到。姬昌跟著又提出一個問題:“那麼又該如何治民?”

“不尚賢、不貴貨!”姬發說完這六個字之後,想了一下,又說道:“孩兒以為,各人資質不同,必有不同的生存發展方式,皆有各人之道,不能以任何一種準則來要求所有民眾。否則,必會因絕大部分民眾的資質達不到該種準則而使得民心大亂、欲念橫行!姬發嘗聽父侯說起過,道有三千。所以民眾之中亦有三千道、如世間萬物一般,草不能以石的準則來要求、人不能以畜生的準則來要求!隻有多加教化,令民眾認識到自己的資質、明了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飽其腹、虛其心、明其智、發其力,按照其自身的優勢劣勢規劃其在族群中的分工地位。故勇武者入軍、擅農者耕作、擅工者為匠、明理者為官。”

姬昌聽了他的回答,神態越發滿意,但是卻沒有就此罷了,反而又問道:“那麼你覺得又該如何治軍呢?”

這個問題姬發可能已經想了很久了,答案早就在他心中,因此聽了姬昌的問話,他不加思索,立刻回答道:“孩兒以為,軍者,乃是民之保障也。擁有強大的軍隊,才是我們西岐能夠安身立命的保障,所以對軍隊的管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治軍有道、軍有戰心,治軍無道、軍無戰心。賞罰有度、進退有節、分合有序、訓練有素、收發有道。貪戰者亡、貪和者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