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125章危機亦良機(2 / 2)

落入在場人的耳中,皆以為這是好事,極好的事。

“歡迎,歡迎之極。”蕭諶毫不猶豫地揮動大掌,肯定地告訴眾人,有客遠來,大昌那是不亦悅乎。

蕭寧立刻應下一聲是,同時也想起一事,“此番來的是山民,來日,將來定會有更多他國之人,先前所立的鴻臚寺,掌外交事宜,今,請選鴻臚寺卿,以備諸事。”

眾人一聽,額,其實官製亮出來的時候,眾人麵對這一個從未有過的官位,鴻臚寺卿,內心其實充滿了疑惑,瞧瞧蕭寧連寺卿人選都未定下,便可知這一個官位,或許可能就是一個名字,連人都沒有。

就在他們理所當然的忘記這一個官的時候,蕭寧竟然提出,設封卿?

這可是從三品的官位,不低的啊!

一時間不少人都心動了,蠢蠢欲動!

蕭諶在上方看得分明,不緊不慢地問:“你有何人選?”

“今梁州刺史如何?”蕭寧第一個想到的人正是南宮致遠,人在梁州這一年做得不錯,若不是對山民儘心,如何能讓人願意把兒子女兒送往雍州?

說是學習,其實各自很清楚,這就是來看看大昌朝廷的中心是怎麼樣的。

學習交流,若不是信任你,誰家願意把自家的孩子送到你家來,生死由你處置?

點點滴滴,都證明南宮致遠在梁州當這個刺史甚是不錯。

既如此,將人調回雍州,這還是陪同而歸的,比起旁人對山民一無所知,更不知如何同山民打交道,最後鬨出事端,難道不是相互都熟悉,更能保證賓至如歸?

“臣附議。”衡量之後,馬上明白蕭寧為何舉薦此人出任鴻臚寺寺卿,眼下的情況,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

“依你所言,調梁州刺史回雍州,且讓他隨山郎的郎君和娘子一道歸來,務必要妥善安排。”蕭諶亦覺得這個主意不錯,認同地頷首。

一個早朝定下的事,幾乎都是蕭寧提的,一群上朝的人,說話都沒有多少機會,也讓他們意識到,蕭寧在大昌朝的份量,還真是名不虛傳。

有人心裡直犯嘀咕,可是想想去歲山民的問題就是蕭寧出麵解決的,這份情,大致山民是要記在蕭寧頭上的。

再怎麼不滿於蕭寧管的事情太多,可這人有本事,彆管人家管的事有多少,有本事你上,若無本事,且安份的呆著。

事情一件一件的辦起來,蕭寧還是精力集中在募糧一事上。

梁州那邊的一萬石糧食,這會兒應該已經送達揚州了。

蕭寧心下所思量的是,何時才有人出麵為朝廷捐糧。

恰好,這個時候瑤娘尋來,蕭寧正在院裡發呆想事兒,人來了,外麵自有通稟,蕭寧一下子回過神來,抬眼看向瑤娘,瑤娘含笑與蕭寧福福身,“殿下所憂何事?”

“募糧。”蕭寧起身,請瑤娘且坐下,如實相告。

“殿下不知如何是好?”瑤娘作一揖,就在蕭寧的對麵跽坐下,有此一問。

“若是當真有人出麵,自是再好不過。若不見好處不出頭,我亦樂意尋一個人出頭,好讓天下人知曉,大昌從不虛言。”蕭寧自然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隻是相較之下,蕭寧希望能有一個人真正站出來,懂這家國之重。

瑤娘笑了,“妾有意向朝廷捐出萬石糧食。”

來,瑤娘可不是白來的,聽聽這消息,蕭寧驚喜地望向瑤娘。

“大好的機會,萬石糧食可得一個爵位,妾也在等一個機會出頭呢!”瑤娘助蕭寧良多,蕭諶論功封賞時,因瑤娘是女兒身,總不敢太張揚。

現在,蕭寧為女子爭取得越來越多,於家國有難之際,瑤娘伸出援手,這點,誰敢否認。

再者,朝廷的文書下達,這可是昭告天下之事,誰要是想反對,置朝堂威嚴何存?

“好,甚好!”驚喜是大驚喜,她倒是忘了身邊有瑤娘這一位傳奇女子。

要是讓她名揚天下,這回天下都熱鬨了。

瑤娘聞蕭寧這一聲聲的好,亦露出笑容,“殿下既認同,妾這萬石糧草,如何送才妥當?亦可為天下之典範。”

“首倡者,自當引為天下典範,封爵之詔書,加之瑤娘從前的功勞,可為侯。”蕭寧已然想到此事後,如何為瑤娘爭取何爵位。

所謂公侯伯子男,爵位便是如此,王那是超品的,不在此列。

一個侯王給瑤娘,有了蕭寧這個之前都得天證認可封王的人在前,又有這一次瑤娘對大昌施以援手,哪一個還敢說三道四。

“此事還是由陛下說了算。”瑤娘倒是不急,跟著蕭諶和蕭寧,知這一對父女絕不會虧待於人,一時給不到最好,慢慢的總會補回來的。

眼下,最重要的是糧草。

瑤娘選擇在此時出麵,為的不僅僅是一個爵位,更為助大昌解燃眉之急。

糧食是民之根本,無糧豈能活命。

揚州水災,且揚州多年來一直倍受世族所欺,揚州之難,他們自心中有數,也願意傾儘所能,解決揚州之危。

“走,隨我去見阿爹。”蕭寧大喜過望,急忙地拉起瑤娘,這就去見蕭諶。

瑤娘亦不推諉,且隨蕭寧一道走。

首倡之人,其功亦為天下矚目,旁的人縱然做同樣的事,亦未必能有同樣的結果。這個道理,瑤娘自明了。

天下女子多為男子欺壓,這些年來有增無減。蕭寧賭上自己的一生,為天下女子終於爭來這樣一個可以出仕的機會,若是世上之女子皆以為從前處處受男兒約束,無出頭之機的日子才是她們該過的,且隨她們去吧。

瑤娘並不願意同她們一般。她早年與蕭寧一見如故,隻因兩人都不是安守本分之人,她們都想讓天下的女子更好,至少可以選擇自己走的路,而不是隻能被困於方寸之間。

是以,若有機會向天下人證明,論胸襟氣度,遠見膽識,天下的女人,從來不比任何男人差。

甚至,有些女人,他們比男人更果斷,也更舍得。

“瑤娘捐一萬石糧食?”蕭寧把瑤娘帶到蕭諶的跟前,直接拋出這一個好消息。蕭諶驚喜得和蕭寧如出一轍,站起來望向瑤娘。

瑤娘作一揖道:“能為國分憂,救百姓於水火,妾三生有幸。”

哎喲,這會說話的人就是不一樣,聽聽,聽聽人家這話說得。

蕭諶連忙走下來,毫不掩飾心中的喜意道:“瑤娘啊瑤娘,你此舉對大昌可謂是久旱逢甘雨。解我們燃眉之急。”

瑤娘麵帶笑容,並不認為有何大功之人,謙虛地道:“國泰民安,天下之幸,為大昌之子民,妾不過略儘綿薄之力。”

這話聽來,實在叫人心生愉悅。

蕭寧於此時提醒地道:“阿爹,莫忘了我們早已昭告天下的詔書,可是不能騙人。”

蕭諶瞪了蕭寧一眼,“我是言而無信之人?”

“那阿爹還在想什麼?”既然無意成為言而無信之人,瑤娘捐出一萬石糧食,該賜瑤娘的是什麼就得是什麼。

“比起爵位,入朝為官更重要。你的公主府建成,請以瑤娘為師如何?瑤娘早年與你意氣相投,多年在雍州助你我良多,若沒有瑤娘安頓後方,豈有今日之大昌。

“先前因瑤娘女子之身,也因你之故,不宜將瑤娘推出,現在,你既解決女子不可出仕為官一事,也該好好地為瑤娘準備一番。”

其實瑤娘已然不需要任何人想辦法幫她找機會,她憑自己的本事,已然找到辦法,如何讓自己出頭,不需要任何人特意提拔。瞧,她現在不就找到最好的機會了?

“妾之幸也。”瑤娘早已經跟蕭寧綁在了一起,最希望的莫過於蕭寧能如願以償,隻要蕭寧如願,她也定能如願!

“那瑤娘的爵位?”蕭寧必須為瑤娘爭取,爭取得越多,越能為瑤娘贏得便利。

“說好的捐萬石糧食則賜下爵位,結合瑤娘多年之功,封為侯亦不為過。”蕭諶和蕭寧果然是親父女,想法一樣,都不肯虧待幫助他們的自己人。

“稱謂?”蕭寧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一點,侯位,有稱謂和沒稱謂可是有區彆的。

蕭諶眼中閃過一道精光,“仁侯。”

這稱呼落下,蕭寧第一個叫好!瑤娘倒是覺得甚重,小聲地提醒道:“陛下,此號有些過重了。”

“不重不重,再重亦不為過。於天下為難之時,願意伸出援手,助朝堂一臂之力,救民於難,是為大仁大義。誰若是不服,且讓他們捫心自問,他們都做了什麼。”蕭諶就是想讓天下人知道,他有多麼感謝在他最難的時候助他一臂之力的人。

總不能一個個見死不救,不顧家國安寧的人,還敢對一個願意出手,助大昌排憂解難之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他們倒是好大的臉。

“妾謝過陛下。”瑤娘便不道外了,既然蕭諶已然想好,也做下了決定,她且受之。

這一生為大昌,瑤娘必不負這一個仁字。

“來人,立刻下發詔書。”蕭諶那叫一個積極。

自打募糧的話說出去到現在,一直沒有人表態,這讓蕭諶心裡也有些小嘀咕,現在好了,瑤娘出頭了。

瑤娘一將自己的來意表明,蕭諶已然大喜過望,迫不及待昭示天下。

瞧,你們以為我在說笑呢?且讓你們看看,我是不是在說笑。

女侯,蕭寧是第一個女王,能當女王而不當,隻想改公主之製。女侯,這將是古往今來的第一個女侯,這樣的一則身份,何嘗不是有利蕭寧的?

蕭諶是越想越覺得高興,既因糧食一事有人相助,解揚州之急,朝廷之困;也因蕭寧的用意,有人也願意助她。

“謝陛下。”瑤娘還得客氣的道一聲謝,謝過蕭諶的大方。

很快,雍州便知,第一個捐糧的人是瑤娘,這位娘子要是居於雍州的,斷沒有不知道的,容貌出眾不說,一直幫蕭諶和蕭寧安頓百姓,從來儘心儘力。於百姓中亦甚有威望,極得百姓愛戴。

尚且因為朝廷頒下募糧之詔書,卻不確定是不是說到做到的人,看到瑤娘封為仁侯的詔書後,這回再沒有任何疑惑了。

大昌是難得的大方,萬石糧食換一個侯位,太賺了吧。

是以,很快便有陸續捐糧的人,不過,以為捐個萬石糧食就能換得侯位,一群人是真不知道瑤娘為大昌的建立,亦是立下汗馬功勞的嗎?

調糧安民,引民開荒,看看孔鴻同樣做著此事的人,他為尚書左仆射,是為七相之一,瑤娘隻得一個侯位,那都是輕的了。

隨著捐糧的人越來越多,蕭諶也不算小氣,可就算是捐出萬石糧食的人,也斷沒有瑤娘的侯位,難免叫人不服。

不服,就得尋個人出麵說話吧,最好的人選,朝廷上最喜歡挑刺的人,莫過於李禦史。

李禦史就此事於朝堂上發問,為何同樣是揖萬石糧食,封賞卻在不相同。

這個問題,蕭諶都不必開口,孔鴻接話道:“李禦史以為,仁侯得封為仁侯,隻因揖贈萬石糧食?”

李禦史一頓,最後還是道:“陛下所賜之爵位,非以捐糧而賜下?”

倒是懂得反問,孔鴻不急不慢地道:“自然不是。李禦史若是對諸事隻是一知半解,不如請禦史去問問雍州百姓,仁侯為雍州做了多少事。”

其實,麵對李禦史聽風就是雨,總是想搞事的樣兒,實在令人不喜之極。

禦史聞風而奏是規矩,可你挑一件事的毛病前,是不是應該好好地考慮考慮,此事說出去,你有多少勝算,你對其中事,究竟了解多少?

很顯然,李禦史隻聽旁人說話,從來不會去驗證話中的真假。

這就讓人很是不喜了!禦史,監察百官,也監察皇帝不假,可是,你也不能是個事不合你心意便叨叨個沒完。

看看除李禦史之外,其他禦史有像他一樣,天天挑蕭諶蕭寧毛病的人嗎?

那是大家心裡有數,莫隻看眼前,而是更應該看看其他。

比如這前因後果,一個人得以封侯的緣故。

在明顯大昌朝對於賜爵一事十分小氣的情況下,能大方的讓瑤娘捐出萬石糧食後封王,這其中之內情。

李禦史麵上再次一僵,對於一個不喜於女人,更不樂意聽人提起雍州內哪一個女人為人推崇,哪一個女人為百姓出力的人,怎麼會去打聽瑤娘的事。

“禦史聞風而奏不假,可三省官員亦非擺設,李禦史也該相信,這天下間的聰明人,並非隻有你一個。”剛從兗州回來的明鑒,終於是有機會在朝堂上露臉了,一向直言不諱,又甚為毒舌的人,話說出口,甚是不客氣。

李禦史被暗懟了一記,心下自是不滿。知明鑒所指是詔書下發前,通過三省政事堂之手,若有不妥,三省早已駁回,豈會下發。

明鑒嘴角含笑地望向他,繼續問:“皆出處李家,前丞相儘心儘力,調和陰陽,安頓百姓,閣下為禦史,卻連禦史之責都不能儘之,著實......”

言儘於此,又戛然而止,但這未儘之言,難道不是更引人遐思?

李禦史一向不喜歡旁人拿他跟前朝的李丞相相比,誰讓差距太大,襯得他越發不像樣兒。

可是如何堵得住悠悠眾口。背地裡旁人怎麼說也就罷了,隻要不是當著他的麵提,他就算心裡攢了一口怨氣,總是要忍住。

於這朝堂之上,被當著那麼多的人提出質疑,這叫李禦史臉往哪兒擱?

“明中書令是在懷疑陛下取仕之道?”李禦史不能說完全沒有腦子,值於此時竟然就此事問起明鑒。

明鑒一臉的無辜道:“李禦史說的哪裡話,陛下取仕以才,觀其表而不知其裡。若取仕而永當用之,何來三年一考核。”

想套明鑒的話,他倒是想得美,明鑒能讓他如願才怪。

論口舌之利,明鑒也隻有對蕭寧甘拜下風,旁的人,還是再練練再跟他鬥吧。

李禦史再一次感受到明鑒對他的惡意,甚至因明鑒言儘於此之故,眾人望他的神色也透著打量和審視。

一個不怎麼聰明的人,他能成為禦史,其實真是蕭諶看在李丞相的份上,將人放在這個位置上。

蕭諶也不指望李禦史做多少利國利民之事,隻是不忍李家消亡罷了。

卻不想李禦史倒是認為自己擔負重任,理當重振李家。

一天天的蹦躂最厲害的莫過於他,且都是挑蕭寧的毛病,蕭諶這心裡對李禦史的感覺,一直都是念著李丞相的好,這才壓下,沒有發作出來。

“陛下用人以才,是為天下之幸也。李禦史不滿於陛下封賞仁侯,才是真正不滿於陛下取仕之道吧。

“雖說這些年我並不在雍州,亦有所耳聞,仁侯為前線調動糧草,安定流民,引民開荒,不叫雍州因陛下不在內而起動蕩,李禦史竟然隻記得仁侯捐糧一事而已?”

懟完人,這還不夠呢。

像瑤娘這樣蕭寧身邊的得力人,有機會出頭,明鑒要是不助之一臂之力,好讓天下人知道,瑤娘究竟都做了什麼,豈不辜負瑤娘一番儘心儘力?

自覺責任重大,需要讓朝廷上的這些男人們,告狀之前了解了解他們所看不起的女子,在他們無所作為之時,反而處處為雍州謀劃的人,他們何來的臉麵挑瑤娘的毛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