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第126章為天下公心(2 / 2)

接下來,賀遂還可以像從前一樣,能夠儘自己之能,重振家門。

“那就回去吧。”蕭諶的意思也是早該讓賀遂回揚州了,揚州的事多,有一個賀遂坐鎮,一些牛鬼蛇神都不敢輕舉妄動。

蕭諶信任蕭寧,隻問蕭寧要何時才能將蕭諶放回揚州,蕭寧亦是早已有言在先,待她見過賀遂,確定賀遂還願意回揚州時,就放賀遂回去。

***

賀遂走了,臨行前,清河郡主前來相送,為他送上新婚賀禮。

“多謝郡主。”曾幾何時,他們以為是彼此最親近的人,縱然一些話從未說出口,但那彼此相連的兩顆心曾那麼真切。

終究,他們還是走了不同的路。

清河郡主鄭重與賀遂福身道:“將軍在外,一切保重,願將軍平安。”

沙場之上,人人皆舍身忘死,拚死一戰。

縱然賀遂不能娶她,她亦感謝賀遂曾經的相護,救命之恩。此生,她都會祈禱賀遂平安。

“謝郡主。”賀遂衷心感謝,亦明白,清河郡主能來送他,便表示他們之間的事,將就此煙消雲散。從今往後,他們便隻有從前君臣的名分,如今同僚的關係。

賀遂內心辨不清喜與怒,可是,他已經推開了清河郡主,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清河郡主能走出來,這一生,再不必困於其中。

“將軍大婚,理當通知我的。這份禮雖是來得遲了些,總是我的一片心意,望將軍莫要推辭。以後,將軍不必憂心我,我已不是當年那個懦弱無能,護不住自己的人,我會讓自己過得很好,將軍也要讓自己過得很好。”清河郡主輕聲道來,朝賀遂揚起一抹笑容,隻盼賀遂能走得安心些。

“好。”賀遂亦明了,如今的他,責任是彆人,再不是清河郡主,他能說的隻有這一個字。

“遂告辭。”賀遂朝清河郡主作一揖,時候不早,他該離開了!

“將軍慢走。”清河郡主忍住落下的淚,哽咽相送。

賀遂聽出她的哭音,卻不曾抬頭,而是頭也不回的走了。

從前他能為清河郡主拭過她臉上的淚珠,可是從今往後,他再也沒有這個資格。

清河郡主望著賀遂騎馬,護送著一旁的馬車一道離去,無人看見,淚水再也止不住。

此去一彆,再難相見。賀遂,願你一生順遂。

“明王,我們不去接郡主嗎?”蕭評在不遠處,身邊的人見蕭評站著不動,看清河郡主的樣子,怕是在淚落不止,既然遠道而來,蕭評是不是應該上去?

可惜蕭評聞之回頭瞪了身邊的人一眼,“她現在不需要任何人的安慰。”

能這麼跟蕭評說話的人,亦是跟隨在蕭評身邊多年,挨了一記瞪,他也不在意,“話是這麼說,可要是公主將來問起郡主,公主知道你沒有上前安慰郡主,會怎麼說?”

是的,蕭評會來,就是因為捺不住蕭寧這小人精的磨人。

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在提醒他這個當伯父的,為了她這個侄女犧牲頗大,實在大可不必。

蕭評來此,隻是為了向蕭寧證明,他答應下與清河郡主的婚事,與蕭寧並無太大的關係,蕭寧切不可胡思亂想。

這話,想忽悠蕭寧容易嗎?

不是因為蕭寧,為了大昌,一直不成親的蕭評會同意這門親事?

不管怎麼樣,蕭寧提醒蕭評,初衷如何且不說,他和清河郡主兩人的親事定下了,該給清河郡主撐場子的時候,蕭評都不應該缺席是吧?

蕭評???

最後,被蕭寧提起清河郡主前來相送賀遂,不管會不會和賀遂起爭鬥,身為人家未婚夫的人,一大把年紀的蕭評,總不會不懂其中的道理吧。

故,蕭評便出現在這兒了。

清河郡主和賀遂的事,蕭評早便知曉,亦明了,清河郡主最後選擇他,這其中有多少的無奈和算計。

“郡主。”蕭評來歸來,那是被蕭寧鬨得沒辦法,但並不打算如蕭寧所願。

觀清河郡主亦不需要他的出現,蕭評打算站一會兒就走,不想在他發呆的功夫,清河郡主轉過頭,他這身邊的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衝清河郡主揮手,叫清河郡主一眼便看到他們的存在。

伺候的人,是不是該換掉呢?

蕭評在考慮身邊伺候多年的人,太多事了,看來像是完全不把蕭評的話當回事,既如此,一氣解決了吧。

可憐在一旁興奮地衝清河郡主招手的人,笑眯眯地回頭看了蕭評幾眼,完全沒有意識到,他自小伺候的郎君,正在心裡打算,該不該把他換掉。

清河郡主回頭聽到聲音,結果一看蕭評竟然在此,清河郡主連忙拭過眼角的淚珠,緩緩地行到蕭評的麵前,“明王!”

“郡主,明王憂心於郡主,已經在此等候多時。”蕭評未來得及說話,結果身邊的人再一次脫口而出。

蕭評再一次轉頭瞪了某人。

可惜他那一張臉殺氣不足,這一瞪,沒有威嚴。

清河郡主一愣,完全無法想像蕭評竟然會擔憂她?

震驚無比的人回過神後,連忙衝蕭評福福身,輕聲地道:“謝明王憂心。”

這感謝都來了,蕭評若是矢口否認,將來還打算跟清河郡主好好相處嗎?

“我說過,不管我們為何定下婚事,從我答應娶你的這一刻開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不會讓任何人欺負你。”蕭評早前說過的話,便是很適合拿出來解釋他來此的原由。

清河郡主再次一怔,這話她當然記得,隻不過沒有想到,會在這個時候,蕭評再一次提起。

承諾,這世上的人重諾者有幾何?

“回府了嗎?”蕭評有此一問,清河郡主連忙道:“是。”

賀遂走了,帶著他新娶的夫人,那個看著似是溫婉,眉宇間又帶著幾分傲氣的人。

“我送你。”蕭評順理成章地接過話,清河郡主啊的一聲,“不用。”

然蕭評並不把她的拒絕放在心上,僅是催促地道:“走吧。”

好吧,她的拒絕無效,那便隻能聽他的。

同時,清河郡主亦在心裡給蕭評記上一筆,說一不二,霸道專行。

蕭評倒是覺得有些冤,隻因一旁追隨的人不斷動唇,那意思蕭評當然知道,不就是讓蕭評送人回去。

蕭評再是不樂意,人還是不斷地喊,大有蕭評要是不做,回去他一定跟蕭寧告狀的架式。

蕭評的臉沉了下來,想起蕭寧的聰明。算了,莫讓一個孩子想多了,將來她也是要嫁人的。他總得給蕭寧留下些好印象才好!

故,蕭評果斷地出言,堅持送清河郡主回家。

一旁伺候的人一臉的姨母笑。不錯不錯,他們家郎君當年追求心上人的時候,也是這般貼心的。

隻要用心,清河郡主一定能感受得到,就算從前心裡再有賀遂,賀將軍都成親了,時間總會讓人淡忘一切的,包括心愛的人。

想著想著,又是想起蕭評。

這一位堅持了十幾年,不管多少人相勸,多少女子投懷送抱,他就是不為所動。彆說當他父母的人著急,伺候在他身邊的人何嘗不急。

好不容易有一個清河郡主上門,兩人談了什麼,身邊的人被三令五申,不可向外透露半句。

對蕭評身邊的人而言,能讓蕭評答應下這門親事,就是清河郡主的本事,將來兩人能不能琴瑟和諧,這夫妻相處之前,都是你來我往的,隻要彼此都能有心,就沒有什麼事是不成的。

就該從現在開始,在清河郡主最脆弱的時候,讓他們郎君靠近郡主,安撫郡主。

隻能說,蕭評完全不在意將來他和清河郡主怎麼的相處,但他身邊的人,哪一個不急?

***

不知不覺,邁入寒冬,便迎來了新年,蕭寧在此前向蕭諶提出一個建議,帝王用年號。

年號這東西,到現在為止尚未用來紀年,中華上下五千年,始於漢武帝。

年號以紀年,也是代表了皇帝,可以用來加強天下人對皇帝的印象,開創新的開始,多好的寓意!

蕭諶對蕭寧的小腦袋瓜子實在是服了,甚以為她這主意不錯,眼看這就要邁過新年了,那就開年便改元,為建元。

蕭寧真沒有提議,隻能說,或許帝王們都是一樣的心思。要知道漢武帝始創年號用的就是建元。

好吧,自家老父親要是能像漢武帝一樣,也算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隻要能不好戰,彆打得朝廷都成了空殼,一切都好說。

當然,揚州傳來消息,百姓安寧,再未起爭鬥不休,一應糧食皆已送至揚州,助揚州百姓度過危難,揚州百姓皆對朝廷感激涕零。

與此同時,新年的第一個早朝,蕭諶得到工部傳來的消息,蕭寧的公主府得以建成,既如此,蕭寧是不是自此搬入公主府,公主府內的一應屬官,都得討論。

蕭寧雖然覺得這朝廷的事不少,不好新年的第一次早朝就討論她的事,蕭諶卻不在意。

麵對蕭寧的不認同,蕭諶直接提出,隻問眾人,此事當如何?

政事堂的諸公對視一眼,蕭寧的事亙古未有,開一朝之先例,讓他們提意見,先考慮清楚再說。

蕭寧總不能昧著良心說她不樂意,不急於要屬官吧?

之前一直習慣大權在握,手裡有人的人,現在手底下沒有真正屬於她的班底,行事多有不便,那斷然不能。

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離開父母的,蕭諶心裡一直希望蕭寧能長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可惜外麵的人沒有一個允許蕭寧慢幾步。

蕭諶想到蕭寧離他左右,內心是不樂意的,卻也知道,不樂意也得樂意。

“公主太師、太傅、太保,諸位都有何意見,以為哪一位合適?”心情再不好,蕭諶也得為蕭寧選定身邊的人。

一聽這三師,完全是按照太子三師準備的,不少人心情變得十分的微妙。

但事至於此,難道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

蕭寧羽翼已豐,觀這天下一樁樁的事,有多少是蕭寧參與的,又有多少是蕭寧出手解決的?

人有本事,在她羽翼已豐的情況下,他們斷然不可能阻攔得了蕭寧。

孔鴻很是直接,“臣以自薦。”

作為蕭諶和蕭寧身邊的人,孔鴻那是他們父女的死忠,旁的人需要考慮要不要上這船,孔鴻早已跟他們綁在一起,根本不需要想。

“好,且由左仆射為公主府太保。公主太傅為仁侯,太師,姚卿可願?”蕭諶心下早有人選,三師三公,這倒是一人都不能少,蕭寧身邊的人,必須得是對他們父女一心,不會思量如何挑撥他們父女關係的人。

並未在場的瑤娘怕是如何也想不到,她竟然被封為公主三師之一。

眾人亦是同樣的想法,彆的人他們沒有什麼意見,可這瑤娘,這一位可是女子。以女子之身與天下男兒相提並論,成為公主太傅,蕭諶確定不換一個人?

姚聖被點名問,作為最後一個成為蕭寧師傅的人,姚聖打從一開始考慮的就是,往後如何才能叫蕭寧安然無恙。

這樣一個女子,做了無數女子想做但做不到的事,又為天下男兒所畏所敬,難能一見。

“臣願。”姚聖恭敬地應下一聲,表明的是他的態度。

“陛下,公主太師和公主太保,臣等無異議,可仁侯為公主太傅?”水貨並非是因為自己當不上而不喜,一個掛著師名,實則從未教過蕭寧東西的人,在蕭寧的麵前一向抬不起頭。

但瑤娘是女子這一點,值得人深思。

蕭諶並不回答,隻是望著蕭寧問:“你怎麼看?”

“仁者,厚也,心存仁義者,自無往無不利。為世人稱讚而不驕,為人所不知而不躁,仁侯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蕭寧句句發自肺腑,瑤娘在未捐糧之前,蕭諶和蕭寧因許多原由,並不能對瑤娘論功行賞。

試想與她一般無二,為蕭諶和蕭寧安頓後方的孔鴻得以為左仆射,為七相之一,就因為瑤娘是女兒身,便不能出頭?

瑤娘從未在蕭寧的麵前流露絲毫不滿,當揚州有需要時,瑤娘第一個出頭,第一個讓天下看到,天下有難,人皆儘心,她是女兒身,亦不曾忘記這一點。

讓瑤娘成為蕭寧的先生,教導於蕭寧,蕭寧求之不得。

聽完蕭寧的話,再是不同意此事的人,這一刻都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蕭諶道:“另,你府上的屬官,且由你來提拔。”

如此放權,更是驗證蕭諶對蕭寧的信任。

蕭寧道:“如此,兒請以筆試取有意為兒所用之士。”

筆試,雖說蕭寧之前想出的取才之道也包括在其內,但似乎聽來蕭寧這提議,又有些不同。

“你做主,請三師相助就是。”蕭寧的人,就得是合蕭寧用的,蕭諶要求不高。

“唯。”親爹爽快,蕭寧自是歡喜,這叫其他人想再細究蕭寧其中的細節,人家當爹當皇帝的都不打算多管,他們這些臣子,當真要問那許多?

“這一年新開始,揚州水災得以平靜度過,這是好事。然國庫空虛,如何迅速充盈國庫,不叫朝廷再因糧食不濟,無法救濟百姓,亦為要事。”蕭諶雖然樂意蕭寧想出好法子能夠解燃眉之急,可同樣的辦法能用一次,卻不可一而再,再而三。

一次又一次受製於人,手中無糧可救百姓,這並不是好事。

最好的辦法就是充盈國庫,國庫若是糧草充足,何必再求於人。

蕭寧毫不猶豫地道:“開荒修渠引水。”

端是直接乾脆,同時也道:“此事,非一州推行可。兒請巡視各州,落實開荒之事。”

這主意一個接一個的,政事堂諸公都拿詫異的眼神看向蕭寧。

“民以食為天,若是不解決民生大事,談何振興大昌。是以,當落實開荒事宜,叫天下百姓知道,我大昌將百姓的之事牢記在心,時時刻刻,從來不曾忘懷。”蕭寧一向會說話。

“如何落實?”其實對於開荒這個事,政事堂的人說句心裡話,懂是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