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私心公義(1 / 2)

“閹豎為官,古今宜有,為世祖假之權寵方至於此。”前幾日送走鄭泰、盧植兩位大佬,沐休又迎來治國能臣階段的曹操,“欲治其罪,一獄吏足矣,如今事已宣露,吾見其必敗。”

一把豐茂黑須的曹孟德,捧著酒盞,滿臉苦惱,滿腹忠腸,一頓吐槽,“亂天下者必何進!”

“孟德兄眼光長遠。”荀柔執勺為他添酒。

袁紹看到的是誅殺宦官帶來的聲望和權利真空,鄭泰等人看到的是董卓狼子野心、欲侵霸朝堂,隻有這位看出,這是天下要亂的征兆。

……好吧,也未必。

聽說當初袁紹他爹死了,全天下名門望族前往吊唁,孟德兄也說過,亂天下者必是袁本初。

說不定這就是曹某口頭禪?

畢竟,眼下誰能想到宦官還真能把何進殺了?

即使袁紹,想到也不過是兩敗俱傷,坐收漁利。

“往日之亂在外,朝廷尚可平之,如今亂起腹心之內,”曹操長歎,“天子清明,卻尚年幼,如今社稷不穩,天下將崩,卻不知當何去何從。”

歎則歎已,曹老板也不是來求指導人生的,吐槽過、迷茫過,又收拾精神告辭離去,“大將軍身係天下,我當再勸之。”

“含光早知今日,故終不用族中兄弟。”青衣縑巾,長袖垂地,琥珀色眼瞳凝眸望來,如靜水深流,神色不明。

夏日炎炎,大家不約而同沒著那麼整齊,端整嚴謹的荀文若,就格外鶴立出群。

雖然是問句,但堂兄此時出口,顯然心中已有定論。

荀柔沉默了一下。

正值當齡,才學出眾的族中子弟,全都留在雒陽,就是為協助他這個毫無副翼的太傅,他不是不知道。

大材小用讓人管理一間小小商鋪,如今又將人全送去青州那等僻地,大家始終毫無怨言,但心中恐怕未必沒有疑惑。

“在天下人眼中,我受先帝厚愛,受如今天子信任,若不以死相報,恐怕就是不忠之臣,要受天下唾棄。”

和蓋勳、傅燮這樣的忠臣相比,他什麼都沒做,不過入宮陪劉宏嘮嗑,給劉辯講講經文,卻得到幾乎無與倫比的寵愛和信任。

“然,”他抬頭望向兄長,“這並不意味著,我便要遵從靈帝遺誌,帶著荀氏,帶著潁川士族為之效死。”

劉宏看重他,因為他識時務,懂分寸,有底線,又圓滑。

屢屢加恩,是要他帶著潁川士族在朝廷上製衡外戚,以及袁氏為首的汝南士族。

太傅,是唯一可以抗衡何太後禮教孝道的存在,朝廷之中,隻有太傅能乾涉天子諸多私事,比如:婚姻。

但同樣,太傅雖為上公,卻不能像三公一樣開府,擁有私人班底,他如果想要得到實權,必須求助家族以及盟友支持。

但,他不願意。

他為何要這麼做,為何要帶著親朋好友,為他衝鋒陷陣,粉飾太平。

荀彧蹙了蹙眉,正待反駁,卻又聽他繼續道,“況且,靈帝看錯的人,不是我,是何遂高。大將軍陡握兵權,殺伐果斷,先滅蹇碩,後諸董氏,轉眼掌握乾坤,我亦無可奈何。”

士人通過朝堂力量製衡天下,那是建立在天下安穩的前提之下,何進作為大將軍沒有做到第一步,他也沒辦法不是?

荀彧沉沉望了一眼堂弟平靜的麵容,“是無可奈何,還是私心?”

他實在未曾想到,堂弟竟然一年多前,就預料到如今之局勢,卻毫無作為,放縱至此。

“……是私心。”

槐樹枝丫探出屋簷,下垂的白色花穗,在微風之中飄零在簷廊下鋪設的木板上,碎碎點點。

荀柔伏在案上,輕微眩暈,橫向視野,讓他眼中的世界奇妙的與以往不同。

交織朦朧的視線中,堂兄青衣身影已看不見,春風三月的熏香卻仍然在空氣中纏綿。

將涵養如荀文若,氣到拂袖而去,大概這世上也沒幾個人。

就...還挺有成就感。

輕笑一聲,指尖沾了酒水,在桌上點出縱橫。

很多話,堂兄知道不必說。

他們受過一樣的教育,讀過一樣的書,在同樣的環境長大,他並沒有不知形勢,不辨黑白,所以,他們彼此知道,這的確是他做出的選擇。

“到底是什麼時候呢...”何進與宦官之爭的末路,“算了,總之...還是抓緊吧...”

荀柔扶著案坐起來。

畢竟,光熹元年之夏,快要結束了。

...

外將逼迫,令何太後屈服了,她終於在立秋之前,責退後宮宦官,以三郎署官入守宮廬。

大批士人官員進宮,重掌自桓帝時代失去的內宮政權。

按照曆史,他堂兄荀彧正是在這一時期成為守宮令,秩六百石,負責禦紙筆墨及尚書財用諸物及封泥。

聽上去,六百石守宮令比四百石尚書台侍郎要高,但論實際職權,尚書台民曹負責上奏文書、天子詔令,而守宮令不過是庫管而已。

當然,他如今關心的,自然不是荀文若的升職通道。

何進征招的外將,各自到達進駐之地。

這其間,還發生過一個插曲,董卓未停在何進安排的上林苑,而繼續東進至澠池,宣召數止不聽,又進河南。

於是何進派出侍郎種邵為使,往軍前叱之,讓其還軍。

這次,董卓終於慫了,改駐夕陽亭,不再東進。

公卿們驚心於其人兵馬眾多,何進雖然按住了他,也未嘗沒有忐忑之意。

如此,再加上何太後退讓,並何苗親自登門勸說,何進誅殺宦官的積極性,一落千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